研究院新闻

300+专家齐聚,CEAM承办第21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3-03-13

值此阳春三月,来自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一同来到松山湖片区参加由我院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CEAM)承办的第21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 ,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作为领域内的顶尖会议,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共同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此次第21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由我院CEAM承办,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协办。

 

300多名与会代表合照

 

3月7日上午,第21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姜传海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副局长钟靖平、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可为教授、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代表梁天骄、巴黎萨克雷大学嵇宁教授、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总干事胡军,以及我院院长张书彦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开展了会面交流和发表致辞。

 

开幕式

 

此次会议共为期三天,邀请了百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共开展了100余场主题报告,来自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残余应力前沿和普遍关注的学术和应用问题,谋划新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其中,我院的应力测量技术研究所所长张瑞尧、中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高建波,以及结构完整性研究中心主任吴桂毅受邀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同时,我院还邀请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系Philip Withers院士作线上学术报告。

 

 

张瑞尧所长于3月7日上午作了主题为《三维残余应力表征技术》学术报告。

 

张瑞尧所长作学术报告

 

高建波所长于3月7日下午作了主题为《CSNS工程材料谱仪特色及其应用前景》学术报告。

 

高建波所长作学术报告

 

吴桂毅主任于3月8日下午作了主题为《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学术报告。

 

吴桂毅主任作学术报告

 

作为大会的承办方,我们在现场还设置了交流展示区与参会来宾开展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与会代表十分关注我院与散裂中子源共同研制的工程材料谱仪的建设进度和核心技术的发展,多家单位表达了进一步沟通合作的意愿,希望共同开展合作项目,推动国内残余应力和应力工程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CEAM在应力工程领域不断深耕,目前已配备多种先进的残余应力测量技术与设备,以及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并于2022年成功入选设立广东省残余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CEAM的应力测量技术研究所作为研究院的优势特色,主要为我国工业和学术界的材料工艺优化、结构安全评价提供了应力工程方面的系统解洪方案,实现“精准测量”、“精准预测”和“精淮调控”,为解决由残余应力导致的材料提前失效、零件变形和结构服役功能退化等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一流的工程技术方案。

 

 

同时,CEAM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进启动区建设项目之一,在广东科技创新的政策和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整体建设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成效。由我院与散裂中子源共同研制的工程材料谱仪,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并于去年12月底成功出束。研究院实验室还配备了覆盖材料设计、制备、表征、性能和应力评价的科研设施。

 

 

截至目前,CEAM已承接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项目总金额约1.57亿元。累计申请专利83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80余篇,主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和国家标准7项。已为华为、中核、中广核、上海电气、国家管网、中石油、韶钢、唯美、上海特检院等100余家单位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CEAM已连续参加3届残余应力学术会议,今年是第一次承办该活动,在学术会议的最后一天3月9日下午,组织安排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参观活动,带大家深入了解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的奥秘,特别是大家都关注的工程材料谱仪。CEAM致力为专家学者提供畅谈交流的平台,为推动国内残余应力和应力工程研究的发展不遗余力。

 

 

 

通过此次学术会议,CEAM充分展示了在残余应力与应力工程研究方面所具备的高端技术能力和丰富团队经验,同时也充分了解行业内最新的研究成果、新兴技术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与国内同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开辟了新的通道,为日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热烈祝贺第21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圆满成功。

copyright © 2016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87785号